收藏遇李鬼就該自認倒霉?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8-26]
收藏者購買贗品的方式大概份三類,一是通過拍賣所得。二是在文物商店里購買所得。三是在舊貨市場淘貨所得。假如是在拍賣會上拍得贗品,是否能討回經濟損失,要看拍賣行在拍賣前有沒有事先聲明。假如拍賣行在拍賣前,承諾自己拍賣的文物是經過專家鑒定的真品,那么收藏者拍到贗品時,就可以要求拍賣行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如果拍賣行拒絕賠償,收藏者就可以去法院以拍賣行違約為由要求拍賣行賠償。假如拍賣行在拍賣前沒有對文物的真假作出承諾,那么,收藏者愿意以什么價格競拍就完全是一種自愿行為,此時拍得贗品,就不能要求拍賣行賠償。
其次是在文物商店里購買到贗品。商店里出售的藏品大多會明碼標價,還會標出該藏品的年代,如果收藏者所購藏品與商店的標注不符,可以要求商店退貨。如果商店不愿退貨,收藏者可以訴至法院,法院會以合同糾紛來處理,支持收藏者的訴訟請求。
最后就是在舊貨市場甚至地攤上淘到贗品。在舊貨市場淘貨,俗稱“撿漏”。這種情況下,收藏者也大多帶有一定的投機心理,在地攤上淘貨,對方不會保證藏品一定是真貨,收藏者購得贗品要求索賠時,法律一般不會支持。
作為收藏者。在購買藏品時,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識,比如在交易中可以讓賣主開出一個保真證明,寫清楚藏品的價格、年代等情況,將來萬一發(fā)生糾紛,可以此來保證自身權益。還有一點就是,收藏者在購買藏品時應盡量選擇一些大型的商場或拍賣會,增強自我防范和保障意識。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