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院即將舉辦“當代藝術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11-15]
由天津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主辦的“當代藝術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2011年11月18—19日在天津美術學院召開。會議邀請多位國內(nèi)外知名現(xiàn)當代藝術史、藝術理論學者參加,共同探討當代藝術史書寫的問題。與此次研討會專題緊密相關的“回望六〇”藝術展也將于2011年11月18日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會議分設四個專題展開討論:一、方法論轉(zhuǎn)型和當代藝術史書寫;二、理論立場和當代藝術史書寫;三、身份和當代藝術史書寫;四、體制和當代藝術史書寫。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和西方的當代藝術都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性的變化。當代藝術理論面對復雜的后現(xiàn)代藝術現(xiàn)象作出了深刻的調(diào)整和轉(zhuǎn)向。西方藝術批評和理論對傳統(tǒng)藝術理論進行反思,并建樹起新的體系。中國的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在西方的影響和沖擊之下,以本土藝術實踐為基礎,也在努力探索自身藝術史和批評的書寫。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生態(tài)發(fā)生重大變化,其中藝術機制的建設和變化對當代藝術景觀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在政治和藝術的關系之外,市場機制也成為主導當代藝術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復雜的體制糾結(jié)中,藝術史家和理論家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立場和分析方法?近年來,各大城市的雙年展機制紛紛出現(xiàn),民營和政府美術館不斷涌現(xiàn),規(guī)模可觀。在這樣的背景下,體制的學術作用應該如何發(fā)揮?或者從相反的角度看,應該如何反省和抵制各種機制對當代藝術學術性的抑制?這不但是中國本土的現(xiàn)實問題,同時也是九十年代全球化趨勢的繼續(xù)。在當代藝術情境中,文化的身份性和藝術的先鋒性已經(jīng)日趨復雜、隱蔽和吊詭,當代藝術理論和敘事如何透視這個復雜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尋找當代藝術的新方向?
與會學者:唐納德•普雷齊奧西(Donald Preziosi,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詹姆斯•梅爾(James Meyer,美國國家美術館現(xiàn)當代藝術部高級策劃)、保羅•葛思諦(Paul Gladston,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帕梅拉•李(Pamela Lee,斯坦福大學教授)、海因茨-諾貝爾特 約克斯(Heinz-Norbert Jocks,德國批評家、策展人)、杰夫•卡普蘭(Geoff Kaplan,舊金山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教授)、高名潞(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教授)、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常寧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執(zhí)行主編)、王明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周彥(美國俄亥俄肯揚文理學院兼職教授)、鄧平祥(批評家)、王璜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余?。ㄖ醒朊佬g學院教授)、沈語冰(浙江大學教授)朱其(批評家,策展人)、王小箭(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王端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牛宏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夏可君(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郭雅希(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金寧(《文藝研究》編輯)、邱正倫(西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高鵬(今日美術館副館長,倫敦藝術大學博士)、魯明軍(四川大學教師)、邵亮(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安靜(Lee Ambrozy, 中央美術學院講師,紐約《藝術論壇 》雜志中文網(wǎng)站Artforum.com.cn 主編)、鄒建林(北京大學博士生,四川美術學院教師)、冰逸(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郝青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楊冰瑩(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
展覽內(nèi)容:
一、喻紅《目擊成長》系列作品,共11幅,表現(xiàn)其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成長經(jīng)歷和文化情境;
二、蔣少武于六十至七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攝影作品,約50幅;
三、吳寅伯拍攝的六十至七十年代《人民畫報》封面作品,共11幅;
四、張勝畫于六十至七十年代的速寫、寫生和創(chuàng)作若干幅。
展覽作品從最普通、最平實的藝術視角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圖景,呈現(xiàn)了“當代藝術史書寫”中“回望”歷史、“回望”文化轉(zhuǎn)型時代的有力的圖像文獻。
總策劃:高名潞
展覽策劃:郭雅希
參展藝術家:喻紅 蔣少武 吳寅伯 張勝
展覽時間:2011年11月18日至11月25 日
開幕時間:2011年11月18日16:30
展覽地點: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
主辦機構(gòu):天津美術學院
承辦機構(gòu):天津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 美術史論系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