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如何才能兼顧樂趣與回報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3-25]
就每一位書畫家的藝術成長歷程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學習期、成熟期、巔峰期和衰退期。每一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點。從藝術品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書畫作偽的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既有作偽者自書自畫冒充而成的;又有作偽者以舊作改頭換面、移花接木而成的;還有妻子為丈夫代筆而成的,弟子為老師代筆而成的,兒子為父親代筆而成的;更有作偽者利用現(xiàn)代高新技術仿真印刷而成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書畫鑒定至今仍然沒有被學術界和收藏界公認的鑒定方法,大多依靠鑒定專家的經驗和眼力。
正如畫家唐云所說:“鑒別真贗,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測的事,最根本的一條,端賴‘熟悉’,一切猶如每個人對自己熟悉的朋友,即使他在隔壁房間談話,一聽話音,你就能辨認出是‘何許人也’,鑒定是同一道理?!币虼耍詹卣弑仨毝嗫炊鄦?,做足功課,才能盡量減少“打眼”的風險。當然,由于書畫鑒定所涉及的問題相當復雜,無法在此展開,只能點到為止。
平時定額弱市大買
對于絕大多數(shù)收藏者而言,由于可支配資金畢竟有限。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資金使用計劃,并遵循以下3個基本原則:
資金來源原則
許多理財專家都一致認為,在財務管理方面,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即把三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日常支出;三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用于(風險較大的)各種投資;三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用于(風險較小的)理財計劃。對于書畫收藏而言,顯然也應該遵循“三三制”原則,將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書畫收藏。這樣的話,即使收藏者出現(xiàn)失誤,也不至于元氣大傷。
先小后大原則
對于書畫收藏而言,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收藏者,還是剛入藏界的初出茅廬者,都有可能由于品質風險、品相風險、價格風險和保管風險,或者道德風險、偏好轉移風險、交割能力風險和法律政策風險,而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對于收藏者而言,在剛開始的時候先拿出小額資金進行嘗試,逐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后,再增加投資的資金,顯然是少交“學費”,盡快入門的重要方法。
逆向思維原則
事實上,同前些年藝術品市場行情相對低迷的時候相比,現(xiàn)在也許未必是收藏書畫的“最佳時機”。但是,機會是轉瞬即逝的。就收藏者的資金使用而言,既要遵循原則,也要靈活掌握。因為我們很難準確判斷藝術品市場行情的短期走勢,為了分散一段時期內的價格風險,就有必要采取平時定額資金收藏書畫,市場低迷時期加大投入的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記住全球首富沃倫?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br/>
把握大勢中期持有
如果要兼顧收藏與投資的話,那么,書畫收藏的最佳周期究竟應該多長,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于書畫收藏而言,收藏者常常有一個誤區(qū),認為時間越長,回報最高。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經驗地看,我們可以將1年以下視為短期,將1-5年視為中短期,將5-10年視為中期,將10-50年視為中長期,將50年以上視為長期。
事實上,書畫收藏的周期以中期為宜。具體的周期則因具體情況而異,以10年為基點靈活把握。例如,日本安道森公司在東山魁夷的繪畫作品上的投資,就是從1990年開始,以每10年為一個周期,將他們所收藏的東山魁夷作品循序漸進地推向收藏市場。他們的投資總額為22.6億日元,總收益則達到了44.7億日元。當然,10年只是一個基點而已,具體的投資周期顯然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而定。
總的來看,書畫價格的變動既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在藝術品市場行情火暴,書畫價格處于相對高位的時候出貨,就算其他方面考慮不周,也不至于犯方向性的大錯誤。假如在藝術品市場行情低迷,書畫價格處于相對低位的時候出貨,即使這件書畫確實是精品力作,也很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制約而低價易主,甚至血本無歸。因此,對于以兼顧收藏與投資為目的的書畫收藏而言,把握大勢,中期持有,根據(jù)天時地利,確定出貨時機,確保順勢而為,是至關重要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