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北京市琺瑯廠的工作人員正在做大瓶燒藍前的準備工作 攝/法制晚報記者 劉暢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妍)今天上午,在北京市琺瑯廠,國內景泰藍行業(yè)最大的景泰藍作品——一對四米大瓶中的一只開始進行燒藍工序。預計10月底前,這一對景泰藍四米大瓶可全部制作完成。
今早8時許,在北京市琺瑯廠院內,一只表面被和平鴿和纏枝蓮紋圖案鋪滿的景泰藍大花瓶正懸掛在工作棚中。一會兒,它就要進入爐中進行燒制。北京市琺瑯廠的技師們正在做噴水等準備工作。
據(jù)介紹,這是一對景泰藍花瓶中的一只,它和另一個“小伙伴”是目前國內景泰藍行業(yè)最大的作品,單體高4米,重量達到2—3噸。
從去年10月開始,北京市琺瑯廠開始制作這一對景泰藍四米大瓶,在經歷了掐絲、點藍等工序后,今天開始進行燒藍。
上午9時許,爐子已經被點燃,紅彤彤的火苗從爐口竄出兩三米高,離著幾米遠就已經感覺到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
此時,這只景泰藍大瓶正要被推到爐旁。“哎,停!小心!”突然,幾名工作人員大聲提醒,原來在推送的時候,一個沒注意,忽略了爐旁懸掛著的一個鐵鉤,差點碰到大瓶,好在有驚無險。
開爐、起吊、反轉、下沉,大瓶終于進入爐中進行燒藍工序。技師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面罩、拿著鐵鉤站在爐邊認真觀察并且時刻檢查燒藍工作是否有偏差。
北京市琺瑯廠相關負責人介紹,燒藍是為了讓瓶體外部的礦物質材料融化附著在胎體上。大約每過10分鐘,大瓶就要被從爐中吊起。每一次從爐中出來的時候,都帶著一股灼人的熱氣。約半小時后,第一次燒藍工作終于完成,大瓶又被推回工作棚中,等待再次點藍、燒藍。
景泰藍制作要經過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過程,這對大瓶也是如此。不過由于體積大,每道工序都要進行設備更新。為此,公司投入四十余萬元,對智能天然氣燒活大爐進行了改造,設計了翻轉車、大型支架、大型磨活機等設備。
據(jù)了解,這對大瓶預計在10月底前完工,總價值在三四百萬元。屆時,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計劃為這對大瓶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