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需要‘國服’”在京引熱議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4-10-27]
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石巖)25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共圓中國夢·需要中國服”的國服文化研討與服裝探索展示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與會各界圍繞中國要不要有自己的國服、為什么要有自己的國服、按照什么思路和規(guī)范去設計國服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爭鳴。
“作為一個國家服飾文化的代表,國服同國旗、國徽、國歌一樣,是國家的一種象征和符號?!北敬位顒拥闹饕苿诱咧唬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政治部主任、現任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的張東輝少將在研討會上表示。
張東輝認為,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建國65周年了,至今沒有自己的國服,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印記的一種缺失。
在四川師范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劉傳軍看來,造成以上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我遺棄,以及本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侵襲。
“作為衣冠之邦、禮儀之邦,服裝生產和消費大國,最好展示國粹的應該就是中國式的服裝?!眲鬈娭赋?,他呼吁改變當下國服呈式微態(tài)的狀況。
對于國服的重要性,外交部禮賓司前司長、中國駐斯洛文尼亞首任大使魯培新深有感觸。他指出,中國各界人士和企業(yè)家出國考察進行投資等活動日益增多,中國國內接待的外國朋友也不斷增加。在參加重要活動時,著裝上適當增加一些中國民族色彩,會提升個人或代表團的愛國素質和民族自豪感。
“國服是一個國家的臉面,是無言的名片,是無聲的語言。”魯培新說,“中國要復興,沒有國服不可想象?!?br/>
今年3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出訪歐洲,兩次帶頭穿改良版的中式服裝,成為是次出訪的亮點,同時引發(fā)了“國服文化研究熱”。
“可以說,(習近平的上述舉動)給我們研制國服指引了方向,增添了動力,鼓舞了信心?!睆垨|輝說,“可以說,此時研究國服文化,真乃天時、地利、人和。”
在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謝青看來,盡管國服研究為中國服裝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國服不是一個行業(yè)能夠推動的。他表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及全社會來共同推動這個話題的研討,形成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
四川師范大學服裝學院教授林莎莎對此表示贊同,她以日韓為例指出,在國服的推動中,相關的政策保護和支持不可或缺。
25日舉行的活動由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民族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中國服裝協會、廣東英格來服裝股份公司聯合主辦。
“如果說,通過這次活動,大家達成了一種共識:共圓中國夢,需要中國服!那么這次活動就沒白搞,就算有成效。”張東輝說。(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