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展出胡善馀200余佳作并獲家屬捐贈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4-11-24]
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應妮)20世紀上半葉,一批遠赴重洋學習西洋藝術的有志青年,他們學成歸國之后為中國近現代藝術的發(fā)展和推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胡善馀先生即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在其誕辰106周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善彩馀韻——胡善馀藝術展”2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首次從創(chuàng)作與教學角度全面梳理畫家的藝術人生。
胡善馀出生于廣東開平一個華僑家庭,從小就對繪畫產生興趣,后師從林風眠、蔡威廉以及法國著名寫實派畫家西蒙。1934年,胡善馀作品《自畫像》《靜物》入選法國春季沙龍。1935年回國后歷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國立重慶師范學校、國立杭州藝專、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教授。
本次展覽展出畫家的200多件作品及部分文獻實物。展覽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山河映照——胡善馀的寫生足跡”,這部分以胡善馀歷年在全國各地的寫生作品為主,其中包含“建設新象”專題,匯集了畫家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深入建設工地、阡陌田頭,漁港碼頭,創(chuàng)作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題材作品。
第二部分為“湖上念憶——胡善馀的筆下江南”,這部分展出胡善馀客居杭州后,以西湖為中心的江南寫生題材作品,其中包含專題“慈父情懷——胡善馀筆下的家人與家園”,胡善馀將內心真情與油畫藝術交織一起表現出對家人與家園的慈愛。
第三部分“神與物游——胡善馀的靜物、人物寫生”,這一部分匯聚了胡善馀歷年來靜物、人物寫生作品,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胡善馀筆下的桃子,那毛絨絨的質感,仿佛伸手可及。這部分將歷年的肖像組合起來成為“人間世相”專題,各個時期各種身份的肖像作品不僅描繪了不同時空背景下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是20世紀時代轉折進程中人間世相的組合。
繪畫上,胡善馀潛心研究西歐繪畫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其油畫創(chuàng)作多取法印象派,并融入中國畫及中國民間藝術的意趣,著意于對中國美術的表現探索和繼承。教學上,他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凡是受他教誨的后學,都深受其惠。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胡善馀將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18件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次展覽中,其女胡漪漣又將其父的10件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收藏。
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26日。(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