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世相文物展亮相澳大利亞 回顧百年中國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6-01-05]
新年的第二天,記者走進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展廳,迎面看見一幅藍底白字的中國地圖。定睛細看,上面長江、黃河、泰山、嵩山等河流山川,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小市縣,一一標記清晰。這幅創(chuàng)作于嘉慶年間的《大清萬年一統(tǒng)地理全圖》一下子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百多年前的中國。
這是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的“大清世相”展覽的第一件展品。展覽1月2日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向公眾開放,170件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精美展品亮相,令各地參觀者紛至沓來。
展品中最驚艷的是一幅長約6米、寬60厘米的“樣式雷”圖檔《大清門至坤寧宮中一路立樣糙底》。這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代“樣式雷”系列圖檔中的一幅,2007年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這是該圖檔首次在國外展出。
這幅圖囊括了紫禁城中軸線從大清門經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到坤寧宮的全部建筑的外觀圖樣,上面標注有各建筑的名稱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圖中最顯眼的地方是:在乾清門至坤寧宮這段內廷區(qū)域繪有色彩亮麗的彩棚、彩架。由此可見,該圖是為皇帝大婚前搭建彩棚的設計草圖。從年代推斷,應該畫的是光緒皇帝的大婚準備情況。
展覽采用多媒體模式:《大清萬年一統(tǒng)地理全圖》被做成觸摸屏,點擊某個地點,即可顯示該處所有展品的圖片和介紹。
所有展品備有中英雙語說明。據(jù)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媒體經理莎莉·紹普曼介紹,這是澳國圖第一次在展覽中使用雙語介紹。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內森·沃利說,兩個國家圖書館關于此次展覽的合作進行了3年。此次共展出88件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品,82件澳大利亞境內展品,其中大多數(shù)來自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此次“大清世相”展覽重在表現(xiàn)清代中國各地市井百姓生活,包括表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黔苗圖》、京劇《升平署臉譜》、第一版《紅樓夢》等,希望為澳大利亞觀眾展現(xiàn)清代各階層豐富多彩的生活。
來自新南威爾士州紐卡斯爾的凱西和杰弗里·普利茲夫婦對展覽印象深刻?!跋氩坏?7世紀中國有著如此成熟發(fā)達的文化,”凱西說。
杰弗里說,以前澳大利亞的中學歷史只注重歐洲歷史,直到最近30年,澳大利亞逐漸定位為亞洲國家,對亞洲鄰居的了解才開始多起來?!爸袊前拇罄麃喿畲筚Q易伙伴,我們應該多了解中國的文化,而歷史是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徑”。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館長安妮-瑪麗·施沃特里希說,澳國圖與中國國圖的合作已有60年歷史,2012年雙方簽訂諒解備忘錄后,決定把合作拓展到新領域,因此有了此次展覽。這也是兩大國家圖書館聯(lián)合舉辦的首次展覽。
此次“大清世相”展覽只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展出,將持續(xù)至5月22日結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