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家的最美傳承”活動啟幕 藝術家談家風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6-09-14]
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9月13日,“藝術之家的最美傳承”活動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
指揮家于海、大提琴演奏家楊錳、京劇名家葉蓬、葉金援、舞蹈家沈培藝等5位藝術家先后登臺講述家風傳承,分享成長感悟。
注重家風家教,是中國一直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精髓。
“如果沒有家人的陪伴與支持,我可能無法度過當初那段落寞的等待,正是他們在風雨飄搖中的篤定與付出,讓我擁有了追夢的機會,更讓我懂得了堅持二字的分量,并終身踐行”,舞蹈家沈培藝將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作為梨園世家,葉家?guī)状硕汲袀髦贿B成的精神,心中總是有一個導向在指引,替祖師爺傳道,雖然這個詞很老,但這種精神應該延續(xù)下去,這種家風也應當作為戲曲界、京劇人的一種思考、一筆財富”,梨園名家葉金援追憶了當前拜師學藝的歷程。于海、楊錳、葉蓬等也一一分享入行時的點滴感悟,家教家風在文藝工作者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這五位藝術家的故事都被收錄在不久前推出的《家教家風??樊斨?。這本專刊由首都精神文明辦和國家大劇院重磅打造,記錄了44位文藝工作者的人生感悟。常年旅居國外的歌唱家和慧稱“陪伴是我行走世界的最大動力”,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回顧艱苦的兒時生活,坦言“生活需要勇氣,也需要寬容”,我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鄭小瑛則將父母“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氣節(jié)承續(xù)下來……王羽佳、李彪、王亞彬等藝術名家,在各自的藝術舞臺都成績斐然,也有著不同的家風傳承,但都傳遞出家教正立本、家風正立人的道理。這些樸實無華的傳統(tǒng)價值觀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貌,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風氣。
首都精神文明辦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大力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家風的實踐活動?!爸v家訓、傳美德、樹家風——爭當社區(qū)文明小使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華美德少年行——家風故事匯”等活動的舉辦,為深化文明家風建設,提升市民文化素質(zhì),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次首都精神文明辦與國家大劇院,繼“市民高雅藝術殿堂文明行”活動后再次攜手,早在今年8月,雙方就重磅推出了《家風家教???,今日更舉辦“藝術之家的最美傳承”展覽和推廣活動,邀請??械?位文藝工作者講述了如何立足家庭,進行家教、家風的樹立和傳承,展現(xiàn)術之家的最美家風,通過文化熏陶和言傳身教,將家風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助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都精神文明辦主任滕盛萍表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它是時代精神的導體,文明變遷的動力。文藝工作者在各自的領域辛勤耕耘,創(chuàng)作生產(chǎn)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此次推出《家教家風專刊》及‘藝術之家的最美傳承’活動,旨在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通過大力提升廣大市民的文化素養(yǎng)、深入推進傳統(tǒng)文化的‘家風’建設,進一步深入提高市民文明素養(yǎng)和城市文明程度?!?br/>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