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內P2P藝術品金融平臺經營困難不斷,甚至出現老板跑路、垮臺等現象,使發(fā)展不久的藝術品金融行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但也證明了藝術作為資產類別的實用性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資者對未經過市場檢驗的金融產品興趣的下降同宏觀經濟亦步亦趨,為近期藝術品相關的投資計劃前景增加了更深的疑慮。
在金融的視角下,購買藝術品是一種不錯的投資,藝術品也因此得以成為財富緩沖物,可長期持有并在合適的時機加以利用。但是,國內藝術品市場被投機泡沫充斥,大部分人購買藝術品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賺成倍的錢,于是出現了拍賣場上惡意哄抬價格的亂象。當他們嫌拍賣周期太長、資金周轉太慢的時候,又出現了P2P之類的質押融資平臺。只要哪個五星級酒店有拍賣會,這些公司就會出現在拍賣預展大廳外物色客戶并提供資金服務。
但是,藝術品投資是一項精致而復雜的活動,不僅需要鑒別真?zhèn)?、評估經濟價值,而且有必要了解市場,理解市場規(guī)則及其運作機制。國內的藝術市場起步較晚,與國外藝術市場相比較,首先,國內的市場主體發(fā)展不平衡,盡管一二級市場規(guī)模與國外規(guī)模相仿,卻幾乎只圍繞拍賣行來運轉,以致拍賣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會迅速蔓延到整個藝術品生態(tài)圈,成為盤根錯節(jié)、牽一發(fā)動全身、難以解決的整體性難題。其次,國外各個藝術門類的市場份額發(fā)展均衡,國內則以近現代書畫板塊獨大。市場結構的差異,導致中國藝術市場長期處于“孤島”的狀態(tài),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第三,市場收藏和消費主體不成熟,與國外藝術收藏和消費群體的比重、專業(yè)知識修養(yǎng)差距巨大。
當然,藝術品金融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影響。信心的重建至關重要,它使我們意識到一個更大的格局,信任是藝術品金融中的最高格調,正是因為可靠的信息彌足珍貴,藝術是一個信念體系,其市場正是該信念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尤其藝術經濟的周期特點表明,我們總是能夠見證有活力的、出乎意料的發(fā)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