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一方面,作為宋人生活美學中“四般閑事”之首,品香藏香成為當下都市人一種新的生活美學追求,而另一方面,沉香收藏經歷了最近15年為人津津樂道的高速發(fā)展,成為收藏領域的一個典型。
關于沉香收藏,最近15年的“大變”應如何分析?如何從價格趨勢,判斷入市時機?在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下,從宋人生活美學“四般閑事”延伸而來的品香藏香,現(xiàn)在的沉香藏家有何新玩法?在由廣東省沉香研究會發(fā)起的跨界沉香品鑒會前夕,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沉香收藏界的專家。
受訪嘉賓
謝利豐:廣東省沉香研究會會長
祝正東:資深沉香藏家,上海市商業(yè)聯(lián)合會沉香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壹
[市場] 十五年起伏,研判入市時機
沉香此前的市場變化,一直受到關注。沉香價格上漲百倍,藏家群體擴大了20倍,而最近5年,增速放緩,行家們認為出現(xiàn)了“洗牌”效應。這些數(shù)據(jù)意味著什么?從價格走勢來看,現(xiàn)在是入市的好時機嗎?國外回流突出,是什么市場信號?
羊城晚報:最近這15年,沉香收藏市場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起伏波動,受到大家關注。你們如何看待這15年的市場波動?
謝利豐:沉香的收藏熱,從2003年開始受到關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不少人因為需要用錢,就出手了許多收藏級沉香。有好貨出現(xiàn),市場就開始繁榮,一直高漲到2013、2014年算是一個高峰。當時奇楠的克價從200元到一二萬元,增值足有百倍。例如頂級的奇楠香,按年增長的數(shù)據(jù)有些能達到一年300%的增幅。因為對于沉香收藏家而言,他追求的都是頂級的有收藏價值的沉香,越頂級的東西,收藏的潛力和收藏價值越高,所以這個大幅的增速為人津津樂道。
到了現(xiàn)在,價格已在高位,增長速度放緩。但據(jù)我觀察,市場還在擴大,雖然沒有5年前的高速增長,這促使了一些原先抱著短期投資目的進入這個市場的人,也在慢慢退出,這反而對市場是健康的。
另外,沉香的收藏群體,從2009年到2014年擴大了大概有20倍,直到現(xiàn)在,外延也在不斷擴大中,從以往比較單一的收藏老料大料,到現(xiàn)在用香習慣生活化,群體越來越大。這對于沉香收藏來說,是一個正向的發(fā)展。
祝正東:沉香收藏最近15年的大變化,很典型地反映出整個收藏市場的狀況。收藏行業(yè)與經濟發(fā)展景氣指數(shù)是密切相關的。從中國經濟騰飛,一直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一整條延長線大概從2003、2004年,到2014年左右達到一個頂峰。當時電商還剛剛起步,實體店鋪的活躍度非常高,可以看到像廣州這樣的沉香集散地非常興旺,收藏氛圍濃厚,產業(yè)鏈從收藏級別到消費級別都在迅速發(fā)展。再看近5年,從頂峰時期到現(xiàn)在,包含收藏與消費級別在內的沉香總體來看,整體價格水平下降了大概20%左右。但是收藏級的沉香一出現(xiàn),還是有市場的,只是價格增幅沒有2014年時那么大了。
羊城晚報:2013、2014年前后,拍賣市場上有一些高價拍品出現(xiàn)。應該如何分析這些天價拍品?你對沉香收藏的未來走勢怎樣研判?
謝利豐:拍賣市場上,往往涉及的是很具體的某一塊拍品。拍賣是整塊拍品呈現(xiàn)的,有些拍品很小一塊,也許只有10克左右,但非常難得,所以能拍出50萬,那么這樣算下來,克價就是5萬。所以成交價還跟具體的拍品有關,而不完全只看當時一般的行情。
目前的收藏級沉香,價格并不算下降,只是將一些品種級別不好的沉香和投機者,逐漸淘汰出市場。
祝正東:我認為當時的沉香熱,導致太多人進入這個領域,他們抱持的是一種短期投資獲利離場的心態(tài),這很容易產生泡沫。而現(xiàn)在行情放緩,反而有利于擠掉一些泡沫,類似“洗牌”效應。包括沉香熱潮頂峰時,很多人開始種植沉香,但不是特別好的品種,到現(xiàn)在10年沉香樹開始可以結香了,但出品不理想,市場價格也未達預期,所以很多這一類人就退出了。
現(xiàn)在放緩的價格趨勢,并不影響收藏級別沉香應有的價值和地位。因為收藏級的東西,數(sh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而整個國家經濟還在穩(wěn)步往上走,富裕人群已經超過三億,所以收藏級別沉香一出現(xiàn)在市場上,仍然很受歡迎。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入市的好時機。我留意到最近兩年不少從國外回流的頂級藏品出現(xiàn),也側面說明了這個趨勢。我認為,經歷“洗牌”后的市場會更健康,未來沉香仍然會往上走,但會是一種緩慢的態(tài)勢。
羊城晚報:以往是國內沉香往國外輸送,現(xiàn)在是許多國外的沉香回流,這是否是目前值得關注的收藏新趨勢?
謝利豐:國外回流的情況確實存在。收藏級別的老料本來就少,沒法作為行業(y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粗略地看,頂級老料每年回流大概也就是幾十公斤,這個數(shù)字很大了。但據(jù)我所知的另一個進口數(shù)據(jù),從印尼、新加坡而來的星洲系沉香以及沉香木,2015年是50噸,2016年是150噸。當然這其中絕大部分是普通用于雕刻的原料,而非收藏級沉香,但也可以略微反映國外原料回流的趨勢。
這種頂級沉香回流的市場情況,也是沉香的變現(xiàn)能力的體現(xiàn)。當國外大經濟環(huán)境不好時,藏家要出手,頂級收藏級的沉香比普通的沉香,變現(xiàn)能力要強得多。
祝正東:據(jù)我觀察,沉香入口量增加了,價格卻沒有太大變化。這反映出國外藏家可能由于經濟原因將藏品出手,而國內藏家則趁低吸納。包括近幾年我參加國內一些香博會、拍賣會時,也發(fā)現(xiàn)拍賣的很多都是國外的東西,當?shù)氐暮昧侠狭仙僖?。這些老料數(shù)量有限,一旦出現(xiàn)整個行業(yè)的人都會盯著。
貳
[玩法]品香藏香新玩法
香文化的復興,沉香從少數(shù)人的收藏,變成了更大眾化的關注,進入更多元的生活化場景,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新玩法。這對于品香、藏香,有何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香道,與當下正流行的宋代生活美學,會對沉香收藏帶來怎樣的不同變化?
羊城晚報:著名的“莞香”“廣東香”,現(xiàn)在狀況如何?
謝利豐:我們常說的三大香系,海南、廣東、廣西、云南這些地方,我們就叫做莞香系列。第二個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這幾個地方,我們叫做惠安系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這一派,我們就叫做星洲系列。
廣東的沉香種植十分興盛,目前廣東種植面積已經有70萬畝,光是化州都已經差不多20萬畝了。這樣的產能會形成一個規(guī)?;漠a業(yè)鏈,對未來的產業(yè)發(fā)展帶來影響。
祝正東:廣東香農很活躍,也有很多新發(fā)明出現(xiàn)在廣東。歷史上莞香很出名,它的香氣非常柔和優(yōu)雅,有一種甜美的奶油芳香?,F(xiàn)在一些新的種植方法,盡管年份比較年輕,卻能恢復我們過去記憶當中的老的莞香香氣,基本屬性沒有什么變化,香氣也非常的明顯,這就為莞香創(chuàng)造了一個重新進入中國千家萬戶的基礎。
羊城晚報:有何值得關注的新品種?
謝利豐:在茂名電白一帶,香農的活躍度很高。他們發(fā)明了用嫁接等方法,三五年就能長成一些直徑不大的沉香。雖然年輕,但香味也很濃郁,香農們認為這種品種達到了他們心中對沉香種植的設定,也不追求等待幾十年的老料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品種、新現(xiàn)象。
祝正東:這個話題當然是藏家們一直在關注的。茂名的這類新方法、新品種,它確實有符合奇楠的特征。聞起來確實是奇楠的味道,用刀輕輕地削,也是非常柔軟。樹心是黑的,放在嘴里吃也有苦澀味。但是現(xiàn)在定論還為時過早,我們還在用顯微鏡以及其他科學儀器在研究它的數(shù)據(jù),分析它與老料奇楠的差別。
羊城晚報:那么這些年輕的人工種植品種,會否對收藏市場造成影響?
祝正東:如果說要踏上收藏級別,目前還沒有這個可能性。因為它還太細小,最粗的也就是直徑一厘米左右,相當于一根筷子粗細,連手串也做不了?,F(xiàn)在所謂收藏級的老料,塊頭很大,幾百克甚至有幾公斤的,拿在手里一看就知道不得了。所以現(xiàn)在這些人工種植品種,大多是打成粉或者做成精油使用。
謝利豐:這對于香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是有意義的。人們品香、用香越來越普及,隨著消費升級,這個高端用香群體,未來很有可能就轉變?yōu)槭詹丶壋料愕牟丶摇?br/>
羊城晚報:國內香文化以及藏家,有何新變化?
謝利豐:現(xiàn)在有個新變化,就是隨著香文化的普及,比較好品質的沉香、以后會有更多生活化場景。所以,我們4月份即將舉行的交流品鑒會,也不僅僅是如以往般展示一些資深藏家的收藏,而是搭建一個跨界平臺,讓大家認識沉香的背景知識之余,能夠將香文化,與書畫、音樂、茶道這些傳統(tǒng)文化生活結合。正如之前人們常常談論的宋代生活美學“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品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香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祝正東:香文化的復興,這幾年其實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態(tài)轉變。最開始人們對日本香道感興趣,是因為香文化從中國唐宋時期傳到國外,在日本形成了香道。很多人當時專門去日本學習香道。但我這些年在全國巡回培訓交流時,也發(fā)現(xiàn)了新的趨勢。國人慢慢覺得日本香道那種突出的儀式感,并不是自己最希望追求的。中國人對香的最大品鑒喜好,還在于香氣。所以我們能看到近幾年人們又回到了對沉香的品質和香氣品鑒的訴求上。包括前段時間在都市白領中大熱的電視劇,大篇幅鏡頭描繪的宋代焚香流程,吸引人們討論,其實也是人們回歸傳統(tǒng)審美,對用香藏香的追求。那么接下來的消費升級,肯定也會對更進階的收藏沉香有所影響。而且隨著“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我認為中國的香文化,將會有更大影響力。
叁
[藏家入門]如何鑒別如何避“坑”?
羊城晚報:關于沉香的鑒別一直是一個難點。目前的國家標準和各省的團體標準,制定的進程如何?
祝正東:目前要鑒別沉香,像年份、產地這樣的重要指標,主要還是憑經驗。國家級的沉香標準,只有去年國家林業(yè)局出臺的一個標準,但也只對“真?zhèn)巍庇袠藴?,而沒有更細化的等級標準。這對于廣大沉香收藏群體來說,遠遠不夠。現(xiàn)在各省各地比如廣東、上海、北京、海南,也有不同的“團體標準”,但并不是國標,而是相當于行業(yè)自律性質的指導性標準,供藏家稍以借鑒。
還有一個問題,由于沉香可以入藥,在我國藥典里,對沉香的標準定得太低了!乙醇浸出物只需要10%,就可以被認定為沉香。我作為參與制定標準的一分子,也一直在討論,應該把這個標準適當細分和提升。比如入藥或制作商業(yè)用香的,至少要達到15%-20%左右;達到30%以上,基本上才是被大家認可的入門級沉香;能夠達到40%或50%以上,才算是好的沉香,可基本歸入收藏級。
羊城晚報:現(xiàn)在科技進步,有沒有一些新的作假方法,需要提醒留意?
祝正東:現(xiàn)在有些作假技術非常高明,甚至迷惑了不少藏家。它是把很多片狀的沉香,高壓成塊,且通過注入精油,讓它擁有更好的香味。這樣你去檢測它的成分,它反映出來也是沉香,但它實際上并不是一整塊的原生木頭,而是人為制造的假象。這種作假手段對誰最有用呢?對喜歡手串的人。因為經過高壓出來的材料,比重很重。每一顆珠子都能沉下水去。所以我一直反對用“沉水”這個方法來鑒別沉香。
那么要如何分辨?靠經驗。因為人為制造的,包括高壓而成,它總歸是不那么自然,木紋非常均勻,每一顆都非常清晰飽滿,這反而不正常了。自然界的東西不可能太完美,過于完美就不符合大自然的生長規(guī)則。
羊城晚報:藏家入門有何提示?
謝利豐:多看、多聞、多交流、多上手。多看看頂級的好料老料,自然就會對收藏級沉香有一定認識。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