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江夏堂迎百名臺胞祭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3-09-25]
廈門9月24日電 (記者 李思源)“兩岸黃氏宗親家人團聚在一堂,特別感動,那種感覺真的很棒?!眮碜耘_灣臺中的“85后”黃浤筵24日再次回到廈門江夏堂,時隔三年鄉(xiāng)情猶在,臨近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黃浤筵心情頗為激動。
來自臺中、金門等地的近百名黃氏宗親當天走進江夏堂,攜手兩百多名廈門黃氏代表共同參加祭祖儀式。始建于1910年的廈門江夏堂是清朝光緒六年武狀元黃培松奉旨興建的黃氏大宗祠堂,曾為閩海關舊址,清末民初,數萬名黃氏子弟從這里出發(fā)前往臺灣、下南洋討生活。
“我20多歲就開始參與宗族事務。人畢竟有根,要牢記血脈的源頭,祭祖既是慎終追遠,也是兩岸宗親聯誼的好時機。”年過花甲的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chuàng)會會長黃奕展,數十次前來江夏堂參與祭祖,對儀式的每個細節(jié)都了如指掌。
作為主祭,廈門江夏堂文物保護管理站理事長黃偉煌忙前忙后,儀式上他還不時招呼老熟人、新面孔,宛如家人聚會。“我們江夏堂中秋祭祖除了舉行傳統(tǒng)古禮的祭拜,儀式后兩岸宗親還會匯聚一堂,參與中秋博餅?!秉S偉煌表示,江夏堂是海峽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精神家園,無論何時都歡迎臺灣宗親“回鄉(xiāng)”祭祖。
隆重的祭祖儀式后,江夏堂內外擺起了35桌宴席,中秋博餅隨之開始。在兩岸黃氏宗親的歡聲笑語中,骰子落到碗里的清脆聲音此起彼伏。中秋博餅習俗源于福建廈門,由鄭成功發(fā)明,博餅是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博餅習俗由家庭游戲發(fā)展為親友之間乃至社會群體的游戲,盛行于廈門、金門、泉州和漳州等地。
黃浤筵2013年就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江夏堂祭祖?!拔覀円雷约旱母谀?,才會懂得孝敬父母長輩?!笔昵包S浤筵還未結婚,如今已成家生子,“未來我也會帶小孩來江夏堂祭祖,一代傳一代很重要。”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