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以筆為刃,劃開歲月迷霧,重現(xiàn)故宮文物南遷這段傳奇的文化征程。作家祝勇最新長篇小說《國寶》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國寶》以近六十萬言的篇幅,用豐贍的細節(jié)還原歷史現(xiàn)場,以精彩的故事重建故宮南遷之路。小說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聚散流徙,講述其因南遷而波瀾飄搖的家族史,以小見大,以家映國,從煙火日常的民間立場見證磅礴滄桑的近代中國。
在日前的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談到該書創(chuàng)作背景時透露,為還原歷史真實,祝勇曾跟隨兩岸故宮南遷路線重走萬里,采訪了包括小說主人公原型之一莊尚嚴后人莊靈在內(nèi)的多位親歷者。了解越多,祝勇越是發(fā)現(xiàn),這段歷史有太多難以盡述之處。為此,他又寫出一本非虛構作品《故宮文物南遷》并于2023年出版。
縱然如此,祝勇還是覺得有很多話沒說出來?!胺翘摌嬜髌返闹饕蝿?,是對故宮文物南遷作一個完整的脈絡敘述,沒有足夠空間去挖掘人物的情感。故宮南遷的很多細節(jié)栩栩如生,在我心里呼之欲出,不寫小說都不行了?!遍L篇小說《國寶》由此誕生。
李文儒也感慨,故宮文物經(jīng)過這么漫長的時間和路途,又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真的不可想象,居然基本沒有損傷。這是故宮人的誓言:“人在,文物在?!倍秶鴮殹纷屵@段“文化抗戰(zhàn)”重新鮮活。
故宮文物南遷牽涉人、事、物眾多,細節(jié)紛紜,要用一部小說作品去呈現(xiàn)并不容易?!秶鴮殹愤x擇重點塑造一個叫那文松的故宮人。小說圍繞那文松護送石鼓等故宮文物南遷展開,從他個人的家庭離合映射出整個文物南遷歷史。當時文物從北京到了上海、南京,又繼續(xù)撤退至大西南,分為北、中、南三條路線。那文松負責護送文物撤退走的是北線,屬于三條線中的重點:沿隴海鐵路西行,先存寶雞,后穿越秦蜀古道,遷于漢中、成都、峨眉各處。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在分享閱讀感悟時特別強調(diào):“《國寶》這部長篇小說,對南遷這一事件文學性敘事,我個人覺得是填補空白之作。作家并沒有局限于對那一大事件之勢的敘事,同時寫了諸位國寶保護人及他們的家庭,寫親人、家族之命運的悲歡離合?!?br/>
可以說,《國寶》不僅是一部關于文化守護的歷險之作,更是一封向故宮文物的深情致敬。小說將藝術品的命運與人性的掙扎交織,以鮮為人知的文物技術與藝術知識,喚醒讀者對文化與美的重新認知。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邱華棟評論道:“人在文物在,家在國也在。這個小說從頭到尾是極棒的歷程,有空間、有時間,為讀者呈現(xiàn)了在那個特定年代里的中國人護寶的精神。”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