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国产午夜精品爆乳美女视频99_中文无码精品视频在线看_国产一区二区爆白浆

中藝網(wǎng)
首 頁 考古發(fā)現(xiàn) 文化資訊 全國展訊 藝術個展 各地大賽 國際傳訊 拍賣預告

New Page 1
 

藝 品 查 詢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徐子印 1939年生于江西省余干縣,當代瓷畫藝術家,榮獲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頒發(fā))。

1961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美術系,在中國輕工業(yè)部陶瓷研究所藝術室工作,后任《中國陶瓷》美術編審,同時從事陶瓷美術研究創(chuàng)作五十余年。曾任九三學社江西畫院副院長、江西省九三中央書畫院成員、全國工藝美陶瓷藝術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3年探索研究出陶瓷釉上潑彩新技法,創(chuàng)造了潑彩山水畫新風格。陶瓷潑彩新技法巳入編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現(xiàn)代陶瓷教科叢書》,促進了陶瓷潑彩山水畫派的形成。

潑彩山水畫
徐子印于1994年首次參加全國第五屆陶瓷藝術評比獲銀獎,是當年本單位參展作品中最高獎。展后又被日本賴戶建市60周年慶典收藏展覽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藝網(wǎng)
中藝網(wǎng)--文化資訊

少壯功夫老始成

( 中藝網(wǎng)  2006年6月17日  )







葉喆民先生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個書香世家,父親葉麟趾先生是著名古陶瓷學者,現(xiàn)代陶瓷工業(yè)的重要創(chuàng)建者。葉喆民先生早年畢業(yè)于北大文學院,曾從徐悲鴻、羅復堪、溥心畬三位大師學習書畫,在碑帖、書法史、古詩詞等方面造詣極深。廣博的文史和藝術修養(yǎng),兼之家學淵源深厚,為葉先生日后從事陶瓷考
古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故宮博物院的17年間,他先后得陳萬里、孫瀛洲等名師親炙,在觀摩數(shù)十萬件的故宮陶瓷
《中國陶瓷史》葉喆民著,三聯(lián)書店,2006年1月第一版,280.00元
藏品之外,還隨同孫老去上海博物館鑒定藏瓷,得以仔細觀察了約十萬件文物;并和陳萬里、馮先銘等諸位先生一同走遍全國各地名窯進行探訪,深入各地博物館進行考察。1985年,葉先生首先指明南寶豐清涼寺窯就是汝窯窯址的線索和論證,導致了1987—1988年上海與河南文物工作者的繼續(xù)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從而解決了陶瓷史上長期遺留的一大難題。

  1978年,葉先生調(diào)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擔任中國陶瓷史和中國書法史教席;近年并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等國內(nèi)外高等學府、全國各地文物博物館系統(tǒng)內(nèi)開設講壇,得以將他多年積累的心得,直接傳授給青年一代。作為知名學者,他撰寫的陶瓷論文百余篇,陶瓷文獻整理注說、陶瓷科技、考古以及書法領域的多部專著蜚聲學界,其中包括:《中國古陶瓷科學淺說》、《中國陶瓷史綱要》、《中國古陶瓷文獻備考》、《尋瓷訪古漫記(上篇)》(連載于《中國文物報·收藏鑒賞周刊》)、《汝窯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論》、《中國書法史通論》、《飲流齋說瓷譯注》、《書法進階》等。葉先生現(xiàn)受聘為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并擔任中國硅酸鹽學會古陶瓷委員會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顧問等職務。

  《中國陶瓷史》一書系作者在1989年輕工業(yè)出版社《中國陶瓷史綱要》基礎上,結合近二十年的新發(fā)現(xiàn)、新認識進行修訂的傾力之作。它不但闡述了中國歷代陶瓷工藝的發(fā)展歷程,也反映了各個朝代政治、經(jīng)濟、貿(mào)易往來等變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燦爛歷史。行文旁征博引,注釋索引詳盡,文筆深秀瀟灑,又歸于通俗易懂。全書近50萬字,圖版、線圖、地圖計1220幀,除部分地圖為改繪外,主要出自作者的親自拍攝、收藏及國內(nèi)外有關機構的饋贈,為國內(nèi)讀者少見。全書600余頁,以銅版紙彩印呈現(xiàn),圖文并茂,堪稱繼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的《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首版,1997年重。┲,一部富于個性的重要著作。

  本書集中體現(xiàn)了葉先生一貫的研究方法,即注重科學研究與實地考察,并同歷史文獻和傳統(tǒng)經(jīng)驗相結合,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判斷一件文物的真?zhèn)芜t早而輕下結論。同時,也不輕易放過窯址出土的一個特殊品種或典型瓷片。作者親自在窯址撿拾的古瓷片無法計數(shù),其大部分已捐贈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為補傳世品之不足并為輔助說明,已擇其要者收入本書。

  在研究陶瓷史各大窯系的分類過程中,他還較早地運用了比較學的研究方法,來對比觀察一些相似的品種和技法,聯(lián)系它們在地理、地質上的特征與歷史淵源,找出其主流或分支而理清其脈絡。更為可貴的是,先生能從書畫藝術與陶瓷的關系入手,既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發(fā)展規(guī)律和相輔相成的作用,也為文物鑒賞和工藝美術史及中華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對于陶瓷的鑒定與審美,他提倡既辨真假,亦辨美丑,頗多心得。

  誠如中國硅酸鹽學會天津分會理事長傅厚先生在序中所言,“本書不僅可作為同業(yè)的研究和生產(chǎn)人員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同時,它也是一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提高民族自豪感的優(yōu)秀教材”,對于陶瓷收藏愛好者、文物工作者,頗具鑒藏價值。

來源:中華讀書報
          推薦給好友 中藝論壇  便于打印

相關鏈接:
  沒有相關資訊!
更多的論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中藝顧問 | 有關合作 | 聯(lián)系方式 | 投訴郵箱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1998-2013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 - 056-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