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国产午夜精品爆乳美女视频99_中文无码精品视频在线看_国产一区二区爆白浆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何多苓最喜歡邊作畫邊聊天 稱光畫美女太不學術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4-12



  畫家何多苓的《寫生肖像》正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展覽,近日,記者走進何多苓位于成都郊外的工作室時,他正在院子里寫生,他說院子里的花都是自己種的,畫自己種的花是一種完全陶醉于自我世界的享受。何多苓透露,這些寫生作品將于5月底在北京展出。在何多苓看來,繪畫如同生命,為什么活著,就為什么要畫畫。

  憂傷源自詩人翟永明

  “朦朧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它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焙味嘬哌@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通常是虛化背景,強調人物的面部表情,憂傷也許才是我生命的核心部分?!?br/>
  這種所謂天性的憂傷,當然也有后天的影響,這便是何多苓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那個在他早期作品中時常出現的女主角著名詩人翟永明。

  他們相識于1983年,當時是翟永明第一次介紹國外的當代詩歌給何多苓,正是這憂傷的詩意連接了他們,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何多苓創(chuàng)作的風格。翟永明成為了影響何多苓一生的偶像,從而出現了去年秋拍高價成交的《第三代人》。

  最喜歡邊作畫邊聊天

  從何多苓早期的傷痕美術到如今朦朧詩意,縱觀何多苓的繪畫風格,除了有一條憂傷的主線外,創(chuàng)作語言一直在變化。

  “如果我曉得未來是什么樣,那就沒意思了?!焙味嘬哒J為這種改變是遵循內心的需要,就如同人為什么要活著,他就為什么要畫畫。

  何多苓每天睡到自然醒,開車來到郊區(qū)工作室,畫室同樣也是教室,墻上掛著學生們的作品,以及一張印刷十分精致的《青春》。何多苓說這是用來以假亂真,調侃觀眾。何多苓的整個下午什么都不用去想,安靜地創(chuàng)作,用筆的過程中把對世界的看法冷靜地描繪于畫面之中。創(chuàng)作能讓何多苓感到滿足,最重要的是作品能讓別人體會快樂。

  何多苓是一個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的藝術家。他說畫畫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完全的職業(yè)化狀態(tài),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他選擇通過持續(xù)不斷工作去改善,從來不會停下來,或者躲起來。他很喜歡一邊作畫一邊和人聊天,這樣讓他不會有時間浪費在多余的思考中,反而增加效率。

  不談藝術只看“雜書”

  何多苓經典造型就是牛仔褲,十足的瀟灑哥形象。每次出席展覽,身后必定一群年輕人前呼后擁,他們都喜歡和何叔叔玩,因為何叔叔在他們眼里更像是一個老頑童。

  何多苓說話時喜歡以“呵呵”開頭,他說生活必須快樂。這樣一個如此快樂的人為什么畫面會如此憂傷?何多苓解釋:“創(chuàng)作是我的生命,而快樂是我的生活?!?br/>
  何多苓工作室大門永遠是敞開的,郭偉、屠宏濤、吉磊等經常去畫室與何多苓擺龍門陣。何多苓笑談,和同輩人聊天經常是養(yǎng)生之類的話題,他不喜歡,他覺得這個話題很悶。他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喝小酒、聊聊八卦?!拔覀冊谝黄鸩灰欢乃囆g,藝術是一種常態(tài),不需要去談?!?br/>
  何多苓除了不聊藝術,同樣也不看藝術方面的書。他的書房就是臥室,躺著看書是每天睡前最后一個程序。書柜上放著《鳳凰周刊》《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環(huán)球科學》等“雜書”。他覺得目前藝術類的文章千篇一律,就算張冠李戴都完全合情合理,沒有任何深度和新鮮感。

  1.創(chuàng)作時間

  每天下午,必須畫畫,不畫就很不自在。

  2.藝術界偶像路易斯.巴拉干。

  3.創(chuàng)作相關的愛好喜歡在創(chuàng)作時聽蘇聯和羅大佑的老歌。

  4.利于創(chuàng)作的城市成都,安靜適于創(chuàng)作。

  5.喜歡的顏色

  自然的色彩都是美好的,作為一個畫家我無從選擇。

  6.創(chuàng)作題材

  光畫美女太不學術了,我喜歡寫生。

  7.創(chuàng)作時間

  小畫快的話一下午,大畫或幾個月。

  8.作畫時害怕被打攪嗎

  完全不,甚至跟人吵架都可以。

  9.是否有靈感迸發(fā)一說

  任何時候都可以創(chuàng)作,畫畫是種職業(yè)。

  10.《第三代人》當時賣了多少錢

  4000多美金,和艾軒分了。

  ■創(chuàng)作十問

  ■人物小傳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現居成都。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初以《春風已經蘇醒》、《青春》、連環(huán)畫《雪雁》、《追窮寇》、《我們曾唱過這支歌》等作品轟動一時。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以及1986年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美展。此外,何多苓還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1994年參加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福岡美術館等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201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