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需體現(xiàn)中國精神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2-06]
吳為山是中國美術館第五任館長,與第一任館長劉開渠一樣,也是一位雕塑家,別看他只有五十出頭,卻已經蜚聲中外。就任館長4個多月以來,吳為山既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又在思考如何開辟未來,尤其是2015年,他介紹,將有一系列新的主題展覽迎接中外觀眾。
記者:近年來,各地的美術館紛紛拔地而起,在眾多美術館之中,您認為中國美術館將以什么面貌保持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權威地位?
吳為山:現(xiàn)在各地的大小美術館已經上千,僅全國美術館專業(yè)委員會的會員就有近百家。處于如此大發(fā)展的潮流中,中國美術館仍然具有最權威的國家美術館地位,這是因其長期以來的無形資產積累所決定的。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美術館一直以國家美術館的地位和性質收藏、展出、研究我國近現(xiàn)代美術家的作品,并與世界各國開展交流,目前館藏作品已達10萬多件,都是各個歷史時期代表人物的杰作和歷次重大美術展覽的獲獎作品,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也都是國家水平。如今,中國美術館全年無休息,參觀人數(shù)每天都在六七千人左右,最多時可達八千人,基本飽和,足見其展出對觀眾的強大吸引力。
記者:今年或者說今后,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重要展覽都有哪些特點?
吳為山:一是體現(xiàn)中國精神,例如“2015年春節(jié)賀歲大展”將聚焦“中國寫意”,此后還將舉辦紀念蘭亭論辯50周年系列書法展,把深蘊于中國作品的民族精神、東方智慧用獨自的方式表達出來;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屆時,中國美術館將以全新布展使這一主題呈現(xiàn)于館內外,各種繪畫和雕塑將給人以震撼心靈的立體效果。
二是以“典藏活化”為主旨,中國美術館的館藏珍品豐富,如何讓這些典藏以活的方式影響現(xiàn)實,是中國美術館的歷史責任,在“傅抱石寫生作品展”中,觀眾可以從中看到老一代藝術家是怎樣深入生活的,而“人民的形象——中國美術家筆下的人民”等展覽,集中推出近百件名作,觀眾可以從中體味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對人民的歌頌。三是推動國際交流,既將反映中華文化精髓的作品持續(xù)推向世界各地,同時也將反映國際藝術水準的外國展覽不斷引入中國,如“童趣與天性——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皮埃爾·卡隆油畫藝術展”,就展出了這位大師的46幅油畫代表作。
此外,中國美術館還將組織“館藏系列專題陳列展巡展”,讓藏品走向東西部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使美術佳作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記者:很多觀眾都特別關注中國美術館的收藏,您可否介紹一下?
吳為山:中國美術館要成為世界著名美術館就必須海納百川,不僅要收藏中國的典范之作,也要收藏世界大師的杰作,所以,我們將全力發(fā)揮自己的國家館藏作用。皮埃爾·卡隆在舉辦展覽后就捐贈了4幅作品,收藏家黃建華日前也已將珍藏的兩件達利的雕塑作品《農牧神 人頭角》和《圣塞巴斯蒂安》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現(xiàn)陳列于館前廣場東側草坪。我們舉辦“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胡絜青藏畫展”,他們的親屬將極具價值的大師代表作無償捐獻給中國美術館,其中包括齊白石、吳昌碩等人的作品,這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是一種非常值得提倡的品德。今年,我們還將與法國蓬皮杜現(xiàn)代藝術中心、奧賽美術館等國際著名美術殿堂合作,通過館藏交流,提升自身的國際水準。
記者:您是著名雕塑家,還要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而中國美術館館長的工作極其繁重,責任重大,兩者之間,您將如何調配,怎樣做到兩不耽誤?
吳為山:這個問題不但中國觀眾不斷問我,就是許多外國朋友也在追問。其實,從事創(chuàng)作,不僅要花工夫呆在創(chuàng)作室里,還需要吸納各方面的文化修養(yǎng)、擴大視野,而中國美術館館長的職責可以讓我全面接觸中外藝術的創(chuàng)作、策劃,了解過去難以發(fā)現(xiàn)的一些深層次創(chuàng)作問題,這對我的創(chuàng)作是很有助益的。我相信,兩者間只能互補,不會沖突。
最后,我特別想告知觀眾,中國美術館新館經過4年論證,其設計方案即將落實,這將為我們的未來開辟出一個新的廣闊天地,我們充滿憧憬。本報記者 陳 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