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一区_国产午夜精品爆乳美女视频99_中文无码精品视频在线看_国产一区二区爆白浆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詩經中的簧長啥樣 石峁遺址出土文物來揭秘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05-23



榆林石峁遺址又有驚人的新發(fā)現,5月21日記者從相關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在這個距今4000多年的石城里,發(fā)現了目前我國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弦樂器——口弦琴。

  石峁先民的“垃圾堆”中發(fā)現

  我國最早弦樂器

  21日上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在“石峁遺址出土口弦琴新聞發(fā)布會暨首展開幕式”上介紹,石峁遺址的持續(xù)考古已經揭示出其主體內涵是一座包含皇城臺、內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距今4000余年。其中,皇城臺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區(qū)域”,應當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即大型宮殿、宗廟、池苑及作坊的分布區(qū)域。

  2016年、2017年連續(xù)兩年的發(fā)掘,石峁考古隊在皇城臺發(fā)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各類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遺物。在數以萬計的各類骨器中,考古專家甄別出一批重要樂器——口弦琴。

  目前已掌握的資料表明,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臺東護墻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規(guī)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8——9厘米、寬超過1厘米,厚僅1——2毫米,初步統(tǒng)計不少于20件,與其一同發(fā)現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測年數據顯示,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約4000年前。

  此次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距今約4000年,專家判斷其為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弦樂器,其結構完整、特征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fā)現。

  口弦琴保持著

  人類早期弦樂器的原型特質

  孫周勇介紹:《詩經·君子陽陽》中有:“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由房”。《詩經·小雅·鹿鳴》中記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這些先秦文獻中的“簧”就是此次發(fā)現的口弦琴。

  發(fā)布會現場,口弦琴演奏家陳志鵬現場演奏了兩種不同形狀的口弦琴,低沉空曠的曲調,讓觀眾聆聽到了來自遠古的樂聲。孫周勇說:“現代口弦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流行于我國蒙古族、羌族、回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滿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數民族中?!?在陳志鵬隨身攜帶的幾只口弦琴中,記者還見到了外國的口弦琴,他說:“國外的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歐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類樂器??谙仪倬哂袕V泛的民族性,為世界上多個民族所使用,保持著人類早期弦樂器的原型特質,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承擔著共同的功能——溝通人神天地?!?br/>
  口弦琴有人類音樂

  “活化石”的美譽

  發(fā)布會結束后,在西安音樂學院的藝術博物館內,一枚出土自石峁遺址的口弦琴、一枚骨哨和三枚陶哨首次進行了對外展出。

  孫周勇說口弦琴是一種最為原始的古樂器,素有人類音樂“活化石”的美譽,是中國古代頗具詩性的樂器之一。在石峁遺址的骨制口弦琴出土地附近,考古學家還發(fā)現了此次展出的骨哨和陶哨,根據文獻的記載,專家推測這些口弦琴當初的演奏場合可能與某些重要的祭祀有關。結合目前我國羌族男女還在用口弦琴傳情表意的實際情況,專家推測,石峁先民或許當年在祭祀之外也曾用口弦琴互訴衷腸。

  據悉,本次專題陳列展為期15天,如果您對音樂“活化石”感興趣可以前往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參觀。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