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努力、專注、創(chuàng)新令饒宗頤先生成為大家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11-25]
2017年7月12日,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饒宗頤先生親臨深圳大學,見證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的揭牌,并任名譽院長。如今,饒先生走了,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編輯出版了《饒宗頤紀念文集》來紀念先生。該書22日在“文化創(chuàng)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屆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論壇”上發(fā)布。
饒宗頤生于廣東潮安縣城(今潮州市湘橋區(qū)) ,他在傳統(tǒng)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中國學術界曾先后將其與錢鐘書、季羨林并列,稱之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
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港澳及兩岸的專家學者在論壇上表達了對饒先生崇敬之情。
而為什么21世紀能誕生像饒宗頤這樣的卓越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就表示,饒老身上有很多閃亮的地方,其中,他的努力、他的專注、他對學術的創(chuàng)新精神,令他成為對學術界和中國文化等方面有著巨大貢獻的大家,這是年輕學者應該學習的。
法國著名漢學家汪德邁教授和饒老相識六、七十年。上世紀50年代,他曾陪饒老在印度考察一個多月。他們乘坐火車去不同的地方考察,進行有關印度學佛教方面的研究。他們常常工作到深夜,整理文獻、整理各種資料,即使在火車上也沒有中斷過工作。李焯芬說,日日辛勤勞作,是饒老幾十年如一日的作風,他能取得偉大的學術成就絕非偶然。
李焯芬說,饒老做事情非常專注,心無旁騖,即便是在吃飯的時候,有了新的想法也會隨時記下來。為了做學問,饒老年輕時放棄了家里的生意,后來又放棄了在大學里擔任管理職務的機會,一門心思搞學問。
李焯芬說,努力、專注、創(chuàng)新,正是饒老身上最閃光的地方,希望年輕學者能夠學習這些精神,從而取得杰出的成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