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畫了很多 就可以把畫畫好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9-06-30]
書畫家是成才率很低的職業(yè),學好書畫,不能不勤奮?!扒趭^”并非日夜不停地寫字畫畫,“天道酬勤”是沒錯,但一定要正確理解書畫家的“勤奮”,認識“假勤奮”“白努力”,做到高質量的“真勤奮”。
“忙死了”的應酬是“假勤奮”。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書畫家容易參加各種筆會、表演、飯局,整日喧嘩嘈雜,觥籌交錯,忙得不可開交,這種趨名逐利的“忙”使書畫家身心分離,解釋的理由不外乎身不由己。恕我直言,這種“假勤奮”讓人浮躁、迷失自我,久而久之,心思越來越難集中到書畫藝術研究上,遲早會放棄自己的藝術生命。
“重復性”的書畫是“白努力”。有些書畫家缺乏思考,他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qū)內,不愿意去思考和改變自己,害怕未知害怕挫折,整天不停地畫啊寫啊,一副異常“勤奮”的模樣!生產了一張又一張,內容卻總是那“得心應手”的幾棵樹、幾塊石頭。這種不動腦子、長期麻木的努力不能讓自己有更多有效的進步,慢慢失去創(chuàng)新機遇,用重復性的書畫勞動來感動自己、欺騙他人的“白努力”,其實是一種懶惰的堅持罷了。
書畫家的“真勤奮”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每天工作16個小時,搞得滿頭大汗,腰酸背痛,不要命的畫畫,不一定是真勤奮。勞動模范僅是一種品格,“真勤奮”代表著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一份日積月累的行動和一份端正積極的態(tài)度。真心熱愛書畫的人能保持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在休養(yǎng)生息中從事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
書畫家的“真勤奮”是技法勤奮心態(tài)閑適。從事藝術的努力與體力勞動的努力是不一樣的,不是畫了很多就可以把畫畫好。寫字作畫,往往需要閑散的生活狀態(tài),不被庸俗瑣事所裹挾,通過品茗讀書、聽琴聞香、調養(yǎng)花草、田園牧歌等寧靜生活,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吸收大自然的“精、氣、神”,人生富有生命力,更加有激情,作品才會是真性情的流露。心態(tài)閑適才會有充足的時間來讀書思考,書畫藝術需要人文營養(yǎng)的長期浸潤、熏陶、習染,到文化時空中去體悟。沒有思想的書畫家頂多就是個書畫匠人,書畫史中任何引領時代的大師,無一不是思想的巨人。
當然優(yōu)秀的書畫作品也必須有精湛的技巧,“筆冢墨池”“廢紙三千”的典故說明技法需要長期精研苦練,尤其是中國工筆畫技法多樣,新方法層出不窮,一年半載才能“打磨”出一張精品,體現(xiàn)高超的技藝。書畫沒有完備的技術支撐,美便無從談起,而完美高超的技法需要勤奮的練習和探索。
勤奮就是天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勤奮的意義非凡,書畫工作者能認識到“假勤奮”“白努力”這兩點很幸運,書畫家要“真勤奮”,做時間的主人,即使天資一般,哪怕生不逢時,也可能是大器晚成。黃澤亮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