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火千年傳統(tǒng)燒制技藝保護有序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1-10-31]
麗水10月30日電(范宇斌 葛銘銳)“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的保護工作已經告別先前的無序狀態(tài),‘不滅窯火’活動開展以來,一年‘18窯’成為龍泉匠人傳承千年制瓷文化的舞臺?!饼埲啻蓚鹘y(tǒng)龍窯燒制技藝研究會會長、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張晞說。
10月30日,第四屆世界青瓷大會·第十二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不滅窯火”活動當日在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xiāng)溪頭村上演。
隨著當地龍泉窯“五股窯”開窯,由113名青瓷匠人制作的300余件龍泉青瓷,經歷近30小時的燒制后脫離匣缽,與世人見面。
龍泉窯是全球陶瓷類迄今惟一的“人類非遺”——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的主要載體。在龍泉,當地匠人將新中國成立前建成且尚可使用的龍泉窯稱作“老窯”。目前,龍泉境內尚有“老窯”13座,其中溪頭村保有7座。
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盛于南宋,中興于當代。步入發(fā)展新時代,龍泉窯得到現(xiàn)代科技加持,燒天然氣、融入氣壓表等設備的“氣窯”成為主流,使用傳統(tǒng)燒制技藝的“柴窯”日漸式微。
“‘氣窯’窯內溫度穩(wěn)定,出品瓷器的顏色可控且較為鮮亮;‘柴窯’則需憑肉眼觀察火候、窯溫,燒制期間風力、添柴時機等因素均會對出品瓷器的顏色產生影響,燒制期間燒窯師傅幾乎無法休息?!闭憬」に嚸佬g大師陳先明說。
出品穩(wěn)定的“氣窯”沖擊了傳統(tǒng)“柴窯”的生存空間,也使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這一“人類非遺”面臨失傳的危機。為扭轉“無序”的非遺保護局面,2017年,龍泉青瓷傳統(tǒng)龍窯燒制技藝研究會成立。同年,龍泉市政府開始舉辦“不滅窯火”——龍泉青瓷傳統(tǒng)龍窯燒制技藝活動。
一年現(xiàn)場開窯18次、定期組織青瓷匠人現(xiàn)場學習傳統(tǒng)技藝、將燒制活動融入文旅產業(yè)……“人們對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的興趣在提高,一批中青代青瓷匠人已掌握基本的傳統(tǒng)燒制技藝?!睆垥務f。
“80后”工藝美術師胡少芬如今已掌握基本的龍泉青瓷傳統(tǒng)技藝,她認為,相比“所思即所得”的“氣窯”,培養(yǎng)掌握“柴窯”燒制技藝需要更長時間的“沉淀”。
“要想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青瓷匠人,最好的辦法是將技術轉化為愛好,如將技藝培訓轉化為‘科班’教育、定期開展面向青少年的陶藝技藝比賽等?!敝袊っ佬袠I(yè)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陸景平說。
在此方面,龍泉亦已有所行動:2020年6月,在龍泉市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基礎上,龍泉市青瓷寶劍技師學院正式設立,旨在培育更多年輕青瓷匠人,傳承“工匠精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